连日来,我校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等采访实录,紧密联系当前工作畅谈学习体会、谋划发展未来,掀起了一轮学习的澎湃热潮。大家表示,要传承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感情上升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不断开创新时代新闽科建设新篇章的巨大热情和强大动力。
校长 游小波:《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等采访实录有几个特点,一是实。实实在在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工作的战略思维和工作作风;二是新。用“讲故事”的手法创新话语体系,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实迹和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三是细。大量细节描写,渗透出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心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强大人格魅力。这些实录需要我们静心反复研读,可以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重要指导意义。闽科转设后面临新发展新挑战,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摆正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局部与大局、眼前与长远等关系,科学谋划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具有侨乡特色、在海峡两岸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常务副校长 周勇军:两部采访实录是党员干部强化思想的理论实践源泉,是践行初心使命的经典学习范本。通过学习,我有几点体会:一要胸怀大局讲奉献 ,实干担当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和宁德工作期间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善于从战略和全局上考虑问题,理清闽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二要投身实践出真知 ,心系群众办实事。我们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师生解难题、办实事,切实把工作做到师生惦念和揪心的地方,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学校;三要立德树人育新人,以文化人铸师魂。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学生的回信和勉励,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生动案例。我们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从思想上引导青年学生、鼓励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培育青年学生的“吃苦”精神,引导学生把“吃苦”当做磨砺,鼓励树立积极的态度、顽强的精神、执着的追求。
副校长 吴勇:在两部采访实录学习过程中,我有几点体会。一要把调研当做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习近平同志到地方工作,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向基层要真相、要思路、要答案。到基层调研,提倡不念稿子、脱稿交流。一个多月的时间调研9个县,习近平同志作了一次全面总结《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从基层中获取真相,在思考中形成思路,得到确实可行的方案。这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了可行的学习样板;二要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常说,“别人找我们,变成我们上门去,也是工作方法的一大创新”,“四下基层”“三进下党”的工作方式为广大党员干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工作路子,工作就是这样,善于思考,不断改进,身体力行,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就出来了;三要永远在路上,保持学习的热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上半点不含糊,白天工作,夜晚读书学习。对于不同观点的书都要看,看完后独立思考,读书要走出去到外面边看边学,他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学习的表率,把理论和实践的成功转化应用到了治国理政新理念。
校长助理 林树生:研读两本采访实录,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滴水穿石”精神和真抓实干的精神正是我们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法宝。最打动我的是习总书记在宁德开展扶贫工作的几个故事。他走遍闽东9县乡镇,9次到寿宁,其中3次专程到下党乡现场办公,宁德地区124个乡镇,他去过123个。在过洋村调研现场会上,他鼓励大家“以干得助”、奋力建设水电站,并形象地称之为“一只能下蛋的鸡”。这也正是要求领导干部要读懂“以干得助”的深意,必须看得远、想得深,要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不能当“歌唱家”,而要做“实干家”。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增强责任之心, 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经受住考验的好干部,守好高校疫情防控关卡防线,当好学生生命健康的贴心人和守护人。
计算机信息学院院长 禹谢华:两本访谈实录中的人与事都很普通,很亲切,但又很不寻常,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发展思想和担当作为令人印象深刻。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扎根基层,自找苦吃,真抓实干;二是立足闽情,滴水穿石,终有收获;三是长远规划,思路清晰,志向远大;四是作风过硬,团结力量,真诚待人;五是继承传统,提升涵养,学会倾听。作为新一代的闽科人,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化践行《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厦门》中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闽科的稳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保障。
商学院院长 刘武强:在《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学习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把心贴近人民,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在厦门和宁德工作期间,每到一地,他总是想方设法到基层去,了解百姓的所想所盼,群众在他内心的分量永远是最重的。结合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也正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心系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做到及时科学决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作为高校的基层干部,我们更应该始终心系师生,深入调研了解师生的需求,确实为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成才做好服务。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副院长 刘蒙佳:《习近平在厦门》和《习近平在宁德》用朴实、生动、深入的实例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的方方面面,让人身临其境,感动至深。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怀人民,心系群众,在福建工作期间自身能力不断提升,深邃战略眼光和扎实工作作风也尽显无疑。这两本书是我们深入学习习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我们应该从中汲取能量和营养,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光电信息学院教师 李毅任:《习近平在宁德》一书共19篇采访实录,从不同角度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的工作经历,生动讲述了三进下党、“四下基层”、搞“经济大合唱”、颁布“公务接待12条”、整治干部违规私建住宅等攻坚克难的故事,展现了他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真挚情怀,以及功成不必在我的广阔胸襟和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升了自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刘昌建:两部采访实录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和宁德的工作事迹,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要求,牢记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人文学院辅导员 黄少阳:“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所做的一切,正是“心无百姓莫为官”的最佳写照,也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夙夜在公,才换来了宁德现在的稳健发展。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广大,致力于为师生服务,为学校建设做贡献。
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 金郑佳: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我被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更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更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及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意义所在,我们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做到“立志的同时,要务实,要实干”。